《弟子規白話解說》為民國時期王克己先生所注解,王先生在學校任教期間,利用課余時間,教授學生《弟子規》,作為德育課的輔助,王先生采用淺顯的文字來注解,學生易讀易做,從小扎下德行的基礎,對學生的品行有著非常大的益處!
文中“注”與“解”摘錄于原書,“解讀”為學習分享。
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
注:望是名望,服是信服。
解:凡才學闊大的人,他的名望自然闊大,人所以信服的,在這才學上,不在夸張自己的好說大話上。
解讀:“才大者,望自大,人所服,非言大”品行高尚、博學多才的人,名望自然會大,人們所佩服的是才能,而非言語上的吹噓,這是提醒我們,要重視內在
品行的提升。假若只是能言善辯,短時間內或許可以迷惑人們,但是日久見人心,終會被人們所識破而被拋棄的。陪伴孩子成長過程,也是家長的提升過程,只有不斷提升品行,方能被孩子所尊敬,《論語》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提醒家長
要重視修身,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,這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。
“才大者,望自大,人所服,非言大”講判斷一個人的能力,應觀察實際行動
。才能不是靠吹出來的,而是要在踐行中證明的,做出來方能被大家認可。在生活中,可以多與孩子做家務,孩子的做事能力會在勞作中
得到提升。特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更應耐心引導孩子懂得如何做。如
自己收拾書包,根據第二天的課程,準備好課本、文具等資料,不止起床后不會手忙腳亂,也減少漏帶的機會,良好的習慣有益于孩子的一生。
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://www.www.dutalagu.com/yssfxdzgbhjs46.asp,歡迎轉載,感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