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國際護士節是每年的5月12日,是國際護士理事會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·南丁格爾于1912年設立的節日。旨在激勵廣大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,以“愛心、耐心、細心、責任心”對待每一位病人、做好護理工作。其基本宗旨是倡導、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不畏艱險、甘于奉獻、救死扶傷、勇于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。
護士并非只是簡單的打針發藥,護理是一級學科,與臨床醫學平行,是決定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。俗話說“三分治療、七分護理”,切莫輕視護理工作。
《弟子規》所講的“凡是人,皆須愛”在護士身上完美體現出來,病患不止身體痛苦,思想也會有許多負擔。容易出現急躁、憂慮、恐懼、消極、絕望等情況,護士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安慰、鼓勵,疏導了患者的心理,更好的配合治療與護理,護士的愛心暖如春風。特別是幼兒與長者輸液,因為血管較難找,更需要護士的愛心,有些護士會播放一些幼兒喜愛的動畫片,讓孩子在較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注射。
病患及家屬容易出現不耐煩的情緒,需要醫護人員更加有耐心。2020年在醫院陪護,親身深感受到護士的素養。有位新入院的患者,每半個小時不到,就按床頭呼叫器,告訴護士自己感染新冠,值班護士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,告訴他檢驗結果并不是,并且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,如同《弟子規》所講的“諫不入,悅復諫”一樣,用耐心來與病患交流,疏解病患的心理壓力。
細心也是護士必須具有的態度,特別是配藥時,一定會認真依照醫囑,仔細核對病患姓名,確認藥品與溶劑數量,注射方式等等,如《弟子規》講的“親有疾,藥先嘗”,當然不是要親自去嘗試,而是用心來配好藥,避免患者用錯藥,發生無法補救的后果。
愛崗敬業是護士的基本要求,護理工作非常繁忙,要求護士有強大的責任心,才能避免忙中出錯。比如在換藥時,即使面對病患的催促,依然需要與病患查對床號、姓名,無誤之后方可換藥,這些細節看似繁瑣,實際上是一種嚴謹的態度,這是《弟子規》所講的“勿畏難,勿輕略!
感恩護士為病患所付出的一切!請給護士多些尊重和包容!
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://www.www.dutalagu.com/yssfx220512.asp,歡迎轉載,感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