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,既是祭奠逝者表達哀思的日子,也具有強大的教育意義,表達子孫后代飲水思源的感恩情懷。
祭祀強調誠敬之心!兜茏右帯分v“喪盡禮,祭盡誠,事死者,如事生”是祭祀之禮,“祭盡誠”是祭祀的時候,要用至誠的恭敬心表達哀思之情,強調的是“誠”!吨熳又渭腋裱浴芬仓v“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”,都是提醒祭祀的態度要誠敬,所謂至誠感通。
《禮記·祭統》“孝子之事親也,有三道焉:生則養,沒則喪,喪畢則祭。養則觀其順也,喪則觀其哀也,祭則觀其敬而時也。盡此三道者,孝子之行也!北磉_了后人追遠繼孝之意。
《論語·學而》曰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!比酥灰3O氲骄褪且驗橛凶孀,今天才有我們,時時能夠飲水思源,時時
生起感恩的心,人心就會很厚道。通過祭祀,感受“孝”字的真諦,是一代傳一代,與祖先是密不可分的整體,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
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://www.www.dutalagu.com/yssfx220404.asp,歡迎轉載,感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