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習主席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“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”的社會風尚,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。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。他指出,餐飲浪費現象,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!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!
《弟子規》作為傳統家規的集大成,在飲食方面教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,是講飲食要有度,切莫過量,倡導節約,反對浪費。
飲食有度是健康之道。無論吃什么東西,要吃得適當不可太過了,切莫暴飲暴食,以免給身體造成負擔,特別是那些自己喜好的食物,不要因為好吃而吃得太多,以致太飽而傷腸胃,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要注意,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生活、工作與學習。
飲食有度是孝道!缎⒔洝吩弧吧眢w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”,行孝不是要等事業有成才能做的,而是從小就可以的,引導孩子落實
“對飲食,勿揀擇,食適可,勿過則”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讓自己的身體健康,不讓父母擔憂自己,也是在踐行孝道。
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教不浪費食物。在家中,要根據家人的實際情況來準備適量的飯菜,不要產生過多的剩余飯菜,以免浪費。在食堂用餐,要根據自己的食量購買適量的飯菜,以能吃完為宜,有些飯堂是自助打米飯,自己也應當“勿過則”,以免吃不完而浪費,這都是在減少浪費地球資源。外出到飯館用餐也不要忘記“勤儉”,還是要用“勿過則”的態度來應對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點菜,所點的菜品夠享用就好,飯菜份量以不浪費為宜。知禮、好客是我們的傳統美德,但是并非點的菜品多才能表達自己對客人的尊重,更重要的是有無尊重人家的心,《論語》告訴我們“禮,與其奢也,寧儉!辈灰獮榱嗣孀佣c太多菜,最后沒有辦法吃完而造成浪費,這也是在浪費地球資源。
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是優秀家風!蹲髠鳌吩弧皟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!庇械滦械娜硕际乔趦節儉的,而奢侈浪費則最大的惡,是從個人修養上來說勤儉節約的重要性。而實際上,勤儉于國于家,都有無比重要的意義。唐代李商隱詩人的《詠史》中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”是重要的警世名言,家庭的興盛,國家的強大,勤儉是重要的原因,告訴我們勤儉節約與奢侈浪費是家國興亡之關鍵!每個人都要借鑒歷史經驗,讓“儉以養德”成為傳家之寶,成為家風而傳承。
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永不過時!兜茏右帯分须m然成書于三百多年前,但是內中的句子,包含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都是永不過時,是超越時空的,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,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適用的。特別是在我們物質豐富時代,更應提醒自己,不忘勤儉節約,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讓我們扎實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,大力弘揚“儉以養德,珍惜糧食”活動,踐行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,制止餐飲浪費行為,培養節約習慣,養成健康飲食習慣,讓“食適可,勿過則”成為戶戶好家風!
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://www.www.dutalagu.com/yssfx200812.asp,歡迎轉載,感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