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編者簡介及《養正遺規》簡介 |
|
陳宏謀(1696—1771),廣西臨桂(今桂林)人。字汝咨,號榕門,謚文
(一作文恭)。雍正元年(1723)進士,畢生為官,曾任江蘇按察使、湖南巡撫、云南布政使等職,止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。外任30多年,歷12省,研究各地民心風俗的得失利弊,分明興革,逐條鉤考,加之勤奮學習,遂成為學識淵博、編著甚豐的學者。主要編著有:《綱鑒正史約》(增訂)、《司馬文公年譜》(輯)、《三通序目》(錄)、《甲子紀元》(輯)、《培遠堂偶存稿》、《大學衍義輯要》(輯)、《大學衍義補輯要》(輯)、《呂子節錄》(輯)、《女訓約言》、《培遠堂文集》、《手札節要》、《課士直解》、《培遠堂文錄》、《湖南通志》(監修)、《五種遺規》(輯)、《陳榕門先生遺書補遺》等,著作總集有《培遠堂全集》和《陳榕門先生遺書》。
《五種遺規》,清陳宏謀輯。清代社會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,清末中學堂修身科教材。輯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,遂于公務之余,采錄前人關于養性、修身、治家、為官、處世、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跡,分門別類輯為遺規五種:《養正遺規》、《教女遺規》、《訓俗遺規》、《從政遺規》和《在官法戒錄》,總稱《五種遺規》。五種《遺規》的成書時間不同,《養正遺規》為乾隆四年(1739年),《從政遺規》、《教女遺規》、《訓俗遺規》分別為乾隆七年七月、九月、十月,《在官法戒錄》則為乾隆八年四月。合刻本《五種遺規》始行于乾隆八年,為南昌府學教授李安民集校本。各《遺規》單行本甚多,以單本形式收入各類叢書、類書亦甚多。而合刻本則不多,除李安民集校本外,尚有同治七年(1868年)的金陵書局本、楚北崇文書局本,光緒二十一年(1895年)的浙江書局本等,并收入1936年(民國二十五年)上海中華書局輯《四部備要·子部·儒家》。共計十六卷,其中《養正遺規》二卷,《補編》一卷,《教女遺規》三卷,《訓俗遺規》四卷,《從政遺規》二卷,《在官法戒錄》四卷。除通行本外,另有一種刊本,去《在官法戒錄》,改列陳宏謀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所輯的《學仕遺規》(四卷,《補編》四卷),主要有光緒十九年(1893年)上海洋布公所振華堂刊本和宣統二年(1910年)學部圖書局本。
本書匯集了自漢迄清80位名人學儒的有關著述,其中以宋、明、清三代居多,還有自撰的《序》及按語、評語等,系統闡述了封建社會為人處世方方面面的要求、問題、楷模、借鑒。茲分述各《遺規》內容于次。
《養正遺規》輯錄了朱熹的《白鹿洞書院揭示》、《滄州精舍諭學者》、《童蒙須知》,程端蒙、董銖的《朱子論定程董學則》,方孝孺的《幼儀雜箴》,程端禮的《朱子讀書法》,呂得勝的《小兒語》,呂坤的《續小兒語》、《社學要略》,陸世儀的《論小學》、《論讀書》,唐彪的《父師善誘法》,朱用純的《治家格言》,等等。主要是有關養性、修身、兒童及青少年教育、讀書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論述。每篇首均有陳宏謀所加按語,說明選輯的指導思想和該篇的具體作用。而《序》則集中表達了陳宏謀的中心思想!缎颉烽_篇就說:“天下有真教術,斯有真人材。教術之端,自閭巷始;人材之端,自兒童始。大《易》以山下出泉,其象為蒙,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,于是乎在。故‘蒙以養正,是為圣功’,義至深矣!边@就是所謂“養正”之義,也是陳宏謀編輯本書的指導思想。陳宏謀認為《養正遺規》“凡所以篤倫理、砥躬行、興道藝者,悉已引其端,由是以之于大學之途,庶幾源潔流清,于世教不無少助乎!”
針對當時世俗追慕科舉功名、不務求實的風氣,陳宏謀特意把《白鹿洞書院揭示》列在首篇,并加按語:“特編此為開宗第一義,使為父兄者,共明乎此,則教子弟,得所向方。自孩提以來,就其所知,愛親敬長,告以此為人之始,即為學之基,切勿以世俗讀書取科名之說汨亂其良知!敝鲝垙男淞W習的正確方向,以“愛親敬長”作為學、為人的出發點,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襲擾,成為“明人倫”的賢士。
陳宏謀還認為“立志”對于為學具有重要作用,而當時“世人所謂立志,志科名耳,志利祿耳……所夸材雋,不過泛濫于記誦詞章,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”。正如朱熹當年所指出的那樣:“志不立之病,卻在貪利祿,不貪道義;要作貴人,不要作好人!币虼溯嬩浟酥祆涞摹稖嬷菥嶂I學者》,“示以學之綱”,“正其志所向”,引導學者走上學為圣賢之路。
真正的“蒙養從入之門,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”。朱熹的《童蒙須知》無疑是一個好的初階。陳宏謀認為《童蒙須知》“凡一物、一則、一事、一宜,雖至纖至悉,皆以閑其放心,養其德性,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!币虼,他大力呼吁社會各界重視此書,說:“吾愿為父兄者,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;為子弟者,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!
《朱子論定程董學則》為十歲以上兒童出就外傅應遵守的規范,鄉塾、黨庠通行,家教、私塾亦可仿行,這樣“內外夾持,循循規矩,非僻之心,復何自入哉?”在訓練學童掌握日常行為規范方面,方孝孺的《幼儀雜箴》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,它從坐、立、行、寢、揖、拜、食、飲、言、動、笑、喜、怒、憂、好、惡、取、與、誦、書等20個方面簡明扼要地歸納出做人的基本規范。在指導學童讀書方法上,陳宏謀推重《朱子讀書法》,采元代程端禮輯本錄之。在兒童教材方面,陳宏謀對呂得勝父子的《小兒語》、《續小兒語》評價極高:“《小兒語》,天籟也;《續小兒語》,人籟也。天籟動乎天機,人籟饜乎人意,婆心益急矣!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