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讀書法
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
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|
|
|
|
|
|
【參考書目】 |
|
|
|
|
【養正遺規(陳弘謀)】 |
|
|
【蒙學 學規】 |
|
【其他】 |
|
|
兒童讀經方法:心到、眼看、口念、手指 |
|
|
|
|
讀經次序:
為學者,必有初;小學終,至四書;孝經通,四書熟;如六經,始可讀 |
|
經典熟讀成誦法摘錄 |
|
莫若教了一首生書. 即令讀三十遍。令其寫字.
以養其氣。字畢.
令將昨日所教生書.
讀二十讀。又令少息.
再讀前日所教者二十遍。仍少息.
再讀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。又讀前二日者二十遍?偣惨话偈。連生書共讀五首。凡學生清晨.
一到書房.
不許溫讀。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.
連背至今早應背之書止.
共背五首。是一首書.
讀過五日。又背帶背五日.
然后歇。是在學生口中習熟十日.
可以永久不忘矣。--
清·陳弘謀《養正遺規》 |
|
讀書...須要讀得字字嚮亮。不可誤一字。不可少一字。不可多一字。不可倒一字。不可牽強暗記。只是要多誦遍數.
自然上口.
久遠不忘。古人云。讀書千遍.
其義自見。謂熟讀.
則不待解說.
自曉其義也。余嘗謂讀書有三到。謂心到.
眼到. 口到。心不在此.
則眼不看子細。心眼既不專一.
卻只漫浪誦讀。決不能記。記.
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法。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.
眼口豈不到乎。--
清·陳弘謀《養正遺規》
|
|
讀生書。莫待溫時熟。言初讀時.
必使透熟.
終身不忘也。又云.
讀溫書好象生時讀。言已精熟.
惟恐趁口讀過.
必須字字分明.
句句體認. 如讀生書也。--
清·陳弘謀《養正遺規》 |
|
朱子讀書六法:循序漸進,熟讀精思,虛心涵泳,切己體察,著緊用力,居敬持志
-- 宋·朱熹《朱子讀書法》 |
|
凡人有記性,有悟性。自十五以前,物欲未染,知識未開,則多記性,少悟性。十五以后,知識既開,物欲漸染,則多悟性,少記性。故凡有所當讀之書,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讀熟。
--
清·陸世儀《論小學》
|
|
以二書言之.
則通一書而后及一書。以一書言之.
篇章句字。首尾次第.
亦各有序而不可亂。--
清·陳弘謀《養正遺規》
|
乃知橫渠教人讀書必須成誦。真道學第一義。遍數已足,
而未成誦。必欲成誦。遍數未足,
雖已成誦。必滿遍數。--
清·陳弘謀《養正遺規》 |
|
資有高下,授書有多寡,故遍數之繁簡,宜因人而定,不能盡拘一例,斟酎變通,必使與資相合,方善也。
--
清·唐彪《父師善誘法》 |
|
|
然熟亦難言矣,但能背未必即熟也。故書文于能背之后,量吾資加讀幾多遍,可以極熟不忘。則必如其數加之,而遍數尤宜記也。最忌者,書讀至半熟而置,久而始溫,既已遺忘,雖兩倍其遍數,亦不熟矣。
--
清·唐彪《讀書作文譜》 |
|
贊賞護持
長按識別二維碼或掃一掃
|
|
|
|
深圳弟子規公益網
關于弟子規公益網站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