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禮節為治事之本”,有禮有節他才知道辦事情的輕重緩急,先后順序。一個孩子在家里都不干活,都不幫忙,他不可能以后能做大事。在《孝經》里面有提到“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”,從小懂得幫忙家里的事物,他這種潛移默化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轉移到他往后當官做事上,不要小看小時候這一些處事做人,都跟他往后的人生息息相關。我們看《弟子規》當中提到“置冠服,有定位,勿亂頓,致污穢”,這一句是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管理人才、領導者的根源所在。他連自己的房間都管理不好,你相信他可以管理員工嗎?不可能。而當一個人生活當中都能整齊、整潔,他會內化,只要他走到的地方、所處的環境很雜亂,你不用開口他都主動會去干嘛?把它排好,整理好,他連看到鞋子分兩邊很亂他都不舒服,自自然然就把它堆整齊。小地方,大學問,一個人不細心也很難把事情辦好。從小,他的細心、耐心,還有對事物的觀察能力、敏銳度,都在做事當中提升起來。
剛好有一位老師,他到一個超級市場,一個購物中心去買東西,到了這個購物中心,因為他有兩位同事,以前的同事,一起進入這個公司,他主動去拜訪這兩個朋友,而這兩個朋友同時進去當銷售員,經過一段時間以后,一個升級,一個降級,升級的當了行銷經理,降級的去當售貨員,同時進去,結果不一樣。當他們三個人要下電梯的時候,這一位老師看到墻上有一個公告已經搖搖欲墜要掉下來,只剩下一個角還黏住,他隨口就說“啊,那個東西要掉了”,那一位降級的朋友就說了,“哎呀,別管了,不干我們的事”,另外那一位升級的朋友什么也沒說就走了過去,然后很細心的把它拆下來,然后走回來對著這一位老師說“我先送你走,回來我再把它黏好”。從一個動作,同樣一件事處理態度不一樣,我們能不能判斷一個人為什么升級、一個人為什么降級的原因所在?關鍵在哪?有沒有責任心。責任心什么時候培養?等他大學畢業然后你來給他上三天“要有責任心”,然后他就有了?不可能的!吧俪扇籼煨浴,從這里我們了解到為什么《朱子治家格言》開篇便說“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要內外整潔”,因為“勤儉為持家之本”。勤勞就是從小會幫忙,會勞動,在勞動當中又有負責任的態度養成,好。我們的孩子有責任心了嗎?
有一個爸爸他聽了這個事例以后,想說他三個女兒不知道有沒有責任心,拿了一支掃把把它橫放在自己房間的門口,只要進來的人一定會看到這一支橫擺著的掃帚。他把大女兒叫來了,大女兒走進他的房間,看了一下那支掃把,然后直接跨過去,走到她爸爸面前“爸,有什么事?”爸爸有點難過,但是后面還有兩個希望,又把二女兒叫過來,二女兒一樣視若無睹就跨過去,而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,他把三女兒叫來還是一樣。他在傷痛之余突然想到一個人,就是他的太太,他就把他太太叫來,他的太太一進門看到這個掃把馬上就蹲下去撿起來,然后把它排整齊。誰把家里的一切當自己的事?媽媽。孩子腦子里只有“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,其他的事你啥都別管”,所以天塌下來他也只會說媽、爸,他不會去幫你扶一下,那這樣的孩子你看以后能當主管嗎?能堪大任嗎?
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://www.www.dutalagu.com/clsfx_2101121.asp,歡迎轉載,感恩! |